我以一个跛腿的老灵魂为食
我亦因此再不能前行一步
————
最近在梳理17—18世纪东欧史料,一系列以这个时代为背景的架空人设(维尔内大公西睿尔一世)施工中。
————
可能还会混更同时期的俄国/乌克兰/波兰音乐史(以及各种杂七杂八奇闻轶事),不过因为是17—18世纪,所以并不存在格林卡老柴肖邦等等耳熟能详的近代人物……
————
提问箱在这里:https://www.popiask.cn/aSUfLY

有关俄国火炉礼仪(及其拜占庭来源)的文献梳理

一手文献

1、《火炉礼仪》:Пещное действо

简介:由音乐史学者、作曲家А. Д. Кастальский根据古代抄本内容整理为现代俄语,并附有译谱。

2、《该国基督教的外在特点,该国当今的圣礼,以及洗礼的特殊之处》:О внешнем проявлении их христианства, о нынешнем богослужении и в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о их крещении

简介:该文献为《荷尔施泰因公国使团出使莫斯科与波斯记》中的第三卷第二十三章。其中专门提到在礼仪中扮演迦勒底人的演员会被暂时认为是不洁的异教徒,并且经主教许可在一段时间内故意在街上游走、“放火戏乐”,八天之后重新受洗才能回到正常生活。

 

 二手文献

1、DiMauro, G. G. (2002). Thefurnace, the crown, and the serpent: Images of babylon in muscovite rus' (OrderNo. 3051147).

 

2、DiMauro, Giorgio. (2006). The Church and the Cult of ImperialHumility: Icons and Enactment of the Muscovite Furnace Ritual. HarvardUkrainian Studies. 28. 415-428. 10.2307/41036971.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认为火炉礼仪的设置中“上帝的神迹瓦解了巴比伦国王暴行”这一主线体现出一种承继自拜占庭的、对世俗君主的贬低倾向,以及要求君主在道德上服从于教会的态度,并且实际上也在被宗教人士有意识地如此利用。此外棕枝主日的骑驴游行礼仪也有着同样的立场和功能。

 

3、White, Andrew, and Hildy, Franklin J. The Artifice of Eternity: AStudy of Liturgical and Theatrical Practices in Byzantium (2006)

简介:其中第六章是对拜占庭的火炉礼仪流程的详细介绍,与俄国的火炉礼仪流程对比,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区别。

 

4、Findeizen, N. F., History of Music in Russia from Antiquity to 1800

简介:该文献中提到俄国17世纪末到18世纪最初的世俗戏剧实践中大量引用火炉礼仪的情节,有时甚至直接照搬其中一些音乐和台词。作者认为以火炉礼仪为代表的宗教戏剧为俄国其后世俗戏剧的发展铺平了接受的道路。

 

5、Гарднер. И. А., Богослужебное пение Русской Православной Церкви

简介:Gardner提到的一个重要事实,即“火炉礼仪”在被尼康下令取消之后实际上还在地方延续了很长时间。这一礼仪的命运似乎与棕枝主日骑驴游行(在彼得下令废除后很快消失)的命运有所区别,或许一方面是因为其中对君主权威的贬斥较为含蓄,没有引起沙皇的敌视;另一方面可能是它在戏剧领域和大众娱乐领域的意义较大,是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大型活动(而这可能是牧首尼康试图禁止它的原因之一)。

 

6、Swoboda, Marina. (2002). The Furnace Play and the Development ofLiturgical Drama in Russia. The Russian Review. 61. 220 - 234.10.1111/0036-0341.00224.

简介:将火炉礼仪放在拜占庭和俄国“礼仪戏剧”传统的背景下进行梳理的介绍性文献,简单地对比了火炉礼仪在两个文化中的不同之处。重要的是引用了一位英国旅行家Fletcher的一手资料,F明确指出“迦勒底人”是一些特殊的艺人,在火炉礼仪中负责制造火焰效果的技术工作,而且会在主教许可的情况下在此后的12天沿街放焰火娱乐大众,王公贵族都非常喜欢参与这些欢庆活动。这些描述一方面佐证了Olearius笔记中对“迦勒底人”身份略显语焉不详的描述,另一方面暗示火炉礼仪除了宗教意义以外,还拥有非常鲜明的大众庆典意义。

 

7、Парфентьев, Н. П. (2012). Изистории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й церковно-обрядовой культуры: «Певцы» и «Xалдеи» в Чине архиерейского поставления XV-XVII вв. Вестник Южно-Ураль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Серия:Социально-гуманитарные науки, (10 (269)), 99-108.

简介:文中对火炉礼仪中“迦勒底人”的身份进行考证,认为在礼仪中扮演迦勒底人的应该是唱诗班歌手或至少是教堂服务人员,与Olearius提到的经主教许可在街上游走的“迦勒底人”不是同一批人,后者很可能只是一些民间流浪艺人;火炉礼仪作为宗教圣事的环节,不应有民间流浪艺人的参与。不过这篇文章没有对Swoboda所引Fletcher的明确描述做出回应。

 

8、Анализ избранных богослужебныхчинов, бывших в употреблении на Руси в XVI-XVII вв.

简介:文中的第一、二章是对火炉礼仪和骑驴游行礼仪的详细介绍,第一章中专门考证了火炉礼仪上演之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填补了其他文献对于这一戏剧化的礼仪舞台实践方面介绍不足的空白。

另外还有两篇文献与棕枝主日骑驴游行有关。这一重要礼仪在精神上可谓与火炉礼仪一脉相承,而且对君主服从于教会的暗示更加鲜明。相关文献有以下两篇:

1、Michael S. Flier, "Breaking the Code. The Image of the Tsar inthe Muscovite Palm Sunday Ritual," in M. S. Flier, Daniel Rowland, eds.,Medieval Russian Culture, vol. II (Berkeley-Los Angeles-London, 1994):213-242(California Slavic Studies; 19)

2、Velimirović, Miloš M. "Liturgical Dramain Byzantium and Russia." Dumbarton Oaks Papers 16 (1962): 349-85. Web.

在教会领袖使用这一礼仪强化自己地位的同时,部分君主表现出拒斥甚至恶意的态度:伊凡四世曾“戏仿”骑驴游行礼仪的形式羞辱反对自己的大诺夫哥罗德主教,彼得一世也曾在密友圈中以滑稽化的色彩戏仿这一礼仪,以嘲讽教会的权威。正是彼得下令取消了骑驴游行礼仪,这与彼得本人对教会与国家/君主关系的认识关系很大。总之,这两个礼仪的历史,它们如何执行、是否执行,对俄国君权与教权的关系有一定反映,值得关注。

以上。

评论
热度(52)
  1.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丛莽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