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一个跛腿的老灵魂为食
我亦因此再不能前行一步
————
最近在梳理17—18世纪东欧史料,一系列以这个时代为背景的架空人设(维尔内大公西睿尔一世)施工中。
————
可能还会混更同时期的俄国/乌克兰/波兰音乐史(以及各种杂七杂八奇闻轶事),不过因为是17—18世纪,所以并不存在格林卡老柴肖邦等等耳熟能详的近代人物……
————
提问箱在这里:https://www.popiask.cn/aSUfLY

提问箱回答(一):情节俗套可怕吗?


——————

艾玛这玩意儿触知识盲区了,先声明我看的战争小说极少(事实上我看的小说本来就极少,虽然我在恬不知耻地写)。

不过,鉴于这两种情节的结构本身的效益之高(指的是张力很大,戏剧性强)和成本之低(指的是在现实的敌对事件中经常出现,所以也就比较容易被想到,建构起来也比较省事儿),我觉得肯定有不少人已经用了或者考虑用,这就好像你打算用主流方法研究一个热门题目,你就不能奢求别人都好心地绕开……有一说一,情节这玩意儿要是能像文献一样按关键词搜索就好了,可以避免写完之后才发现有同领域大牛早就先发了顶刊(我在说什么鬼话)。

但是话说回来,情节架构并不是小说唯一的取胜点,而且对于我们这种生得足够晚的人来说,想在这种大结构(或曰“母题”、“原型”)上搞出什么创新性已经太太太难了(例如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写过的有情节的东西,我不认为它们在这方面有任何新意),所以现在我认为情节架构,尤其是某一单一情节的架构,甚至已经不是小说主要的取胜点了,所以只要不太俗套我觉得都可以,觉得太俗套你也可以通过弱化它的存在感和重要性、把戏剧冲突的主要生长点放到其他地方来挽救(比如我特别推荐《你往何处去》,它情节架构设置其实俗得一批,甚至没有一步转折不在意料之中;但好就好在情节架构完全只是工具性和背景性的,在情节结构的简陋舞台上写出了几个血肉丰满的人格在思想、情绪和生活中的命运,以及在此之上的某种广阔的社会的悲剧性,那我觉得就没谁会在乎俗套不俗套的问题);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对多个已有母题的灵活组合(搞个排列组合是不是可能性领域就一下拓宽了,我在一百平米屋里蒙眼跑就比在十平米屋里更不容易撞人)、乔装改扮(不让人一眼看出母题本身)、全部或部分的反转(反正就是调戏读者,比如说为啥就不能女主杀男主呢?推荐看看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一个集相爱之人敌对和杀死爱人两个母题的设置,但不落俗套,而且质朴粗野民兵女主和温柔贵族军官男主本身也反转得怪有趣且不失社会现实性;为啥就不能女主料到并利用了男主的意图达到了自己的某些目的或者实现反杀呢?为啥就不能被杀一方心知肚明然而出于某些原因在一开始或半中间放弃了反击而坦坦荡荡或无可奈何迎向自己的命运呢?等等等等)等等小技巧来制造新奇感。但过度的反套路和陌生化其实也是会流失读者的,虽然你可能自己写得很爽;而且纯粹为了反而反也意义不大,主要还是得看传达主旨和塑造形象的需求吧……

我个人比较喜欢淡化情节,尤其是短篇,不求在戏剧效果上出彩(当然这也可能只是我自个儿写论文的后遗症,着力点跟人雷同真的尴尬,但拿情节当着力点真的很容易雷同),然后努力把主题和重点放在深化和广化两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往复杂的内在的思想或情绪层面用力,往复杂的外在的局势或文化背景上延伸,毕竟就骨架上你跟别人很难搞出啥区别(硬要搞很可能还把自己弄瘸),但重要的不还是血肉和皮囊嘛。

最后,我还是非常推荐《第四十一个》!此外推荐《你往何处去》和《叛教者尤利安》对读!

评论(1)
热度(12)

© 丛莽 | Powered by LOFTER